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百九十七章:上无飞鸟(1 / 2)





  楼兰其国,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

  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法显《佛国记》

  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

  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南北两道,自楼兰分道,可以说,它是个极重要的枢纽站。

  特殊的地理优势注定了它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它和汉朝的故事,更是几度变幻,令人唏嘘。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作匈奴的耳目,有时又归附于汉,秉持着两面派墙头草的态度,在汉和匈奴这两大势力之间摇摆。

  后张骞西域,归国后建议汉武帝攻打楼兰,将其收入囊中。

  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命从票侯赵破奴率兵数万出击楼兰和姑师两国。

  为了确保战事顺利,武帝启用了屡次受楼兰追杀、拦截的王恢,要他一雪前耻,辅佐赵破奴破敌。

  王恢作为汉使,在西域驻扎多年,极为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对沙漠的地形,生态环境也了如指掌。

  在王恢的帮助下,赵破奴仅率七百先锋,就攻破楼兰和姑师,俘虏了楼兰王!

  由此,汉朝的军威进一步震慑了乌孙、大宛等西域国家。

  楼兰自此对汉朝称臣。然而这却只是权宜之计,他阳奉阴违依旧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摇摆。

  这种做法彻底惹怒了汉武帝。

  太初元年,武帝命汉将任文领兵从小道袭取楼兰,擒楼兰王。

  任文奉皇命斥责楼兰王,问他为何首鼠两端。

  楼兰王见状回答说:“小国夹在大国间,不两面称臣就无法自安。我愿意举国迁徙入居汉朝以表忠心。”

  汉武帝得到了这样的答复,遂体谅其处境,放他回国,同时也派遣使者告知了匈奴,从那以后,匈奴才渐渐疏远了楼兰。

  后来,楼兰王为表忠心,又将自己的王子送入汉朝为质。

  匈奴听闻此事,大发雷霆。遂发兵出击楼兰。

  楼兰不敢抵敌,只好分遣王子入质西汉与匈奴,继续向两面称臣。

  作为质子的人生,显然是悲惨的。然而汉朝对楼兰质子,尚算优待。

  谁知这质子,却因为优待而日渐骄纵。竟为非作歹,屡次触犯刑律,最终武帝忍无可忍,将他处以宫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