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0节(2 / 2)


  大人们见囡囡不再闹了,全都放了心。

  而陆时秋陆陆续续从陆老头口中得知女儿的近况,知道她比其他小伙伴都厉害,识字是最快的,最难得的是,这孩子懂得举一反三。往往你教一句,她就能给你扯出一连串问题,有许多问题就连陆时冬都没想过。

  陆时冬每每都要写信给同窗向他们请教。他的学识也跟着日益提高。

  就连陆老头都遗憾地说,“这孩子像你一样聪明。只是可惜是个女娃。要不然咱们家将来又有一个秀才了”。

  陆时秋撇了撇嘴,秀才咋了,他闺女将来能当官。

  眨眼过了一个月,木氏见相公没说回去,主动上前跟他攀谈,“我们回去看孩子吧。”

  陆时秋也想囡囡,可他更担心自己出现,再让孩子哭。

  上次走的时候,囡囡哭成那样,他可不想再经历了。还是先给囡囡找个先生,才能早点结束分离之苦。

  就这么过了五个月,陆时秋终于在腊月初,找到一位合适的先生。

  也是由四乙提供,【此人中了举人,一直没能考上进士,就绝了再考的心思。他是顾守成托顾四请特地为族学请的先生。】

  给族学请的先生都是举人,这顾家还真挺有钱。

  陆时秋有些好奇,“顾守成和顾四是什么关系?”

  【顾四的父亲和顾守城是亲兄弟,顾四要叫他一声二叔。】

  陆时秋了然,这关系还挺近的。陆时秋有些奇怪,“顾家人怎么会跑到这儿呢?他们老家不是在西风县吗?”

  【他们顾家在这边有几万顷田地。这边也没个顾家人看着。所以顾守成就带着一家老小搬过来。】

  陆时秋有些讪讪地,“那是顾家请回来的先生。我能沾光吗?”

  【有什么不可以。对方不日就要到县城。你可以借故攀上去。他们只是农家人,心眼不是很多的。】

  陆时秋想想也是,机会这么难得,他决定冒险一次。

  没两天顾守成就带着家人到了县城。

  他们没有住在西郊,而是选择住在县城。

  在县城置办了一处三进院子,一家老小几十口全部住了进去。

  陆时秋琢磨半晌,决定买在顾家旁边。

  左边那户人家怎么都不愿卖。陆时秋问右边那户人家,当陆时秋提出可以比市价多出二十两银子,对方听罢十分心动,咬咬牙还是卖了。

  于是陆时秋不声不响就换了家。木氏知道的时候,房契都已经拿到了。

  木氏又气又急,“你买房子都不跟我说一声。我跟你一起挑啊。再说你怎么把房子买那么远啊?”

  他们现在住在县城东边,这地方都是做生意租住的地方。

  而陆时秋买的房子位于城西,周围住的都是读书人。

  住东边有个好处离东市比较近。做生意比较方便。

  住西边固然可以清静,但是做生意要走不少路。

  像她的烧烤摊子,车上那么多东西,推来推去也不方便。

  陆时秋买房子的时候,哪里想到烧烤,铺子之类的,他满脑子都是不动声色地接近顾家。

  可他也知道给娘子带来许多不便,只好耐着性子解释道,“咱孩子一天天大了。再住在这种三教九流的地方,对咱闺女说亲有碍。搬到西边,到时候也能给闺女说个好人家。”

  大丫已经十二岁了,再过两年都能说亲了,也的确需要注意点。

  木氏很快就被他说服。

  陆时秋开始琢磨怎么接近顾家,想了想,他决定把主意打到他娘子身上,“咱们搬了新家,不比在这里。那是咱自己的房子肯定要跟邻居处好关系的。等到了之后,你要记得拿些礼物上门。”

  木氏瞪圆眼睛,成亲这么些年,木氏还从来没见相公这么大方过。

  她刚要问,就听陆时秋道,“就拿些海鲜吧。挑个大,新鲜的鲳鱼和鲍鱼送过去。”

  鲍鱼?这么舍得。木氏像是不认识他似的,“你怎么了?”

  陆时秋小声道,“我打听过了,那家跟顾永伯是亲戚。咱们打好关系,也是好事。”

  木氏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行啊,没问题。”

  搬完家,木氏就带着礼物登门。

  开门的是顾婆子的大儿媳晏三娘。

  木氏见对方穿着并不华丽,松了一口气,把篮子递上去,“我是住在隔壁的。刚搬来这儿。这是我们家店里卖的,以后都是邻居,多多串门啊。”

  晏三娘接过来,她不认识鲳鱼和鲍鱼,在老家海鱼并不便宜,见对方出手这么大方,就有些麻爪,“这……这不合适吧?”

  木氏笑笑,“自家从海里打的,不值什么钱。”

  话虽如此,晏三娘还是不想占人家便宜,她朝木氏道,“那好吧。你先等我一下,我把篮子腾下来。”

  回来的时候,篮子里放了半篮子鸡蛋,“我们家也是刚搬过来的。以后常走动。”

  木氏点头,“好。”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