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三十七章 伊本的礼物(2 / 2)

于明惊讶:“你这也知道?”

“埃及联系了中国,姬动和国际刑警到公司来调查了。”李复道:“据说和恐怖分子有关。”

“没事了。摆平了。”于明回答后问:“杜小姐没乱想?”

“她好像有些麻木了,言语中对你冒险有些不高兴,并没有对你被通缉有什么想法。”李复道:“正题,把资料给我。”

于明拿起手机,按下,一道蓝光出现在资料上,于明扫描整页纸,手机生成照片资料,于明发道李复邮箱。现代科技就是这么简单,几分钟后资料全部传输出去。于明回到酒店总部。蒙特罗已经离开,于明也预定了后天的机票。现在酒店内只有雷克还在,他预定的是去俄罗斯的飞机,拜访一位朋友。

于明拿出资料问雷克:“看得懂吗?”

雷克接过来看了两眼点头:“看得懂。”

“哇,是什么?”于明问。

“是英文加阿拉伯数字。”

于明眉毛跳动两下:“我不欣赏你这种幽默。”

“我幽默了?”雷克反问。

“我们不谈这个……你知道大概意思吗?”

“看照片是爆炸案……”

“行了。我自己看。”于明拿走资料回自己房间,也是个刑侦技术盲。好。自己也是技术盲。半斤遇上八两,于明把资料扔一边去。从伊本言语态度中可以看出,他在爆炸案中是有发现的。

看看电视打发时间,一个多小时后李复打来电话:“这案件挺有意思。”

“怎么有意思。”

“因为我看资料,贝拉证供说是炸弹被捆在死者的后背,而实际上爆炸是从脚底部发生。就象一个人被吊在半空。炸弹就在脚下。而且炸弹比人体距离车厢门要近。“

于明不明白:“什么区别,不都是爆炸吗?”

李复解释道:“炸弹在背部,炸弹爆炸后,势必把人体一些器官弹射到货车外。而根据现场勘察。在货车外没有发生任何人体结构组织。这就代表炸弹比人体更靠近后门。炸弹爆炸后,冲击波和火焰将人体朝车头方向推动。”

于明道:“你意思是?”

“如果炸弹在背部,人体器官飞出,可能可以查到dna,还可能把头颅或者手掌炸飞出门,这样就导致身份识别简单。而将人体包裹在车内燃烧,加上大量燃烧剂……”

“大量?”

“恩,最少五公斤化学助燃剂。最后燃烧结果,颅骨完全走样,无法进行颅骨还原。牙齿也无法成为鉴定此人的身份证物。类似的案件我遇见过,我调查过一起纵火案,发现最终烧的是一具流浪汉的尸体,而冒名的死者并没有死。当时是一个集装箱,火焰一直持续燃烧了半个多小时,铁皮都被烧融,混合在了一起。和这个案子一样,整辆车都被烧毁。”李复补充:“其实这手段并不高明,有一个破绽,油箱。如果油箱发生爆炸,有可能导致灭火效果,因为爆炸会导致真空,无氧气则无法燃烧。或者爆炸可能将人体部分弹射出火源。现场勘察,油箱没有发生爆炸,这就说明油箱内根本就没有多少油,是精心设计的。”

翻车未必导致汽车爆炸,汽车爆炸是翻车时候汽油泄漏,然后撞击或者摩擦产生火花,油箱开始燃烧,接着才会爆炸。于明回忆,当时他们开的并不快,还一直通过后视镜注视着大火。那火势很大,应该很快波及汽车油箱。

再回忆,于明贝拉和雷克上车离开,开了十几米后,汽车内爆炸开始燃烧。其实几人都没有亲眼目睹普吉被烧死。于明道:“好,再见。”

“还有……喂!”李复咬牙挂电话,太不爽了,自己还没有说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