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3节(2 / 2)


  那盆野菜他们倒是熟悉,可一尝,也是呆了:

  就这么点儿遍地都是的野菜,竟然也放香油和香醋?这家人不过日子了啊!

  他们红桃村,更或者是整个红桃镇,谁家里不吃野菜?可谁家里又不是只用水焯过后略撒一点盐巴就上桌?这个可好,即刻野菜罢了,竟然也值当的搭上这么些个香醋和香油?那得多少钱啊!比上街买半只肥鸡都贵了吧?

  爷孙俩吃的有些绝望和崩溃,觉得自己是不是遇到了老人们口中那些山中精怪了?

  是了,一准儿是了,瞧瞧,人家穿的这样好,又都长得这样俊,必然是精怪神仙了!

  于是等后头展鸰问起附近的情形,王老汉爷孙回答的格外尽心尽力,哪怕就是记不大清的事儿,这会儿也想破脑壳,瞬间充实了她的地图。

  又说起谋生的事,王老汉就叹道:“寻常人家人口多,只种地如何能活?但凡能动弹的,都想个法儿糊弄几文钱过活罢了。”

  顿了顿又道:“桃花镇一带夏日多雨,便是上山打柴赚的比平日多些,可也是常有磕绊。上个月,村东头的二葫芦就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给随身带的镰刀切断了胳膊,如今还没缓过来呢!”

  他们今儿也就是遇上好心人帮忙了,若是没有,也不过在雨夜折腾,说不定车子便会倾翻,运气好点儿一天的活儿白干了,车子毁了,牲口也伤了;若是运气差些,伤了人也是有的!

  众人都吓了一跳,展鹤更是在展鸰怀里打了个哆嗦。

  他是知州之子,哪怕父母忙于公务和应酬,但他的生活一向极为优渥。最难过的反而是刚被展鸰带着死里逃生那两个月。饶是这么着,也没有一天冻着饿着,吃穿住用无一不精,哪里想象得出竟会有人为了几文钱一斤的柴火险些送命?

  一斤柴,几文钱,一条命,展鹤从来都不觉得这三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甚至一度会被画上等号!

  几文钱一条命!

  人命,何其之贱!

  王老汉就苦笑,“若不是为了混口饭吃,俺们也不愿意这么奔命。”

  他都快六十的人了,最小的孙子都要娶媳妇,但凡阴雨连绵便腰酸背痛,哪怕有一点儿法子,一条别的出路,他也不愿意带着孙儿拿命来换……

  稍后众人都睡了,展鸰先值夜,就发现展鹤也大睁双眼毫无睡意。

  “还不睡?”展鸰以为他是害怕。

  小孩儿忽然问道:“姐姐,为什么人跟人不一样?”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展鸰叹了口气,“与很多因素有关,出身、天分、运气,等等。具体的,还得你长大了之后慢慢琢磨。”

  展鹤似懂非懂的嗯了声,也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先生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鹤儿好像有些明白了。”

  顿了顿,又有些疑惑的道:“可为什么有古人云,读书人不该贪图富贵?可是姐姐,我希望大家都有肉肉吃。”

  他并不觉得银子是坏东西,有银子,大家就能吃饱穿暖,桃花村的这些百姓也不必为了几文钱就豁出命去……

  他不太懂。

  展鸰过去替他掖了掖被角,柔声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想的很对。听过一句话么,尽信书不如无书。”

  “知道,是《孟子》里头的话。”展鹤乖乖点头。

  “对,”展鸰意味深长道,“书是好东西,可书也是人写的,是人就会有弱点,也会有好恶,所以他们写的东西,难免也带了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未必全是对的,你读书并非为了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会分辨。”

  “就像钱么?”展鹤反问道。

  “对,就像钱。”展鸰笑道,“而且钱,大约也是世上最复杂,最叫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为什么?”

  “这个么,”展鸰笑笑,眼神有些幽深,“其实钱本无罪,还是人造出来的呢,只是有些人被金钱所能带来的巨大便利迷住了眼,失了本心,犯了错,回不了头,却还想逃避,干脆就把错都怪到钱身上啦……”

  “这是不对的!”小孩儿气呼呼道,“姐姐跟我说过的,若鹤儿不小心碰到桌椅痛了,也不该怪桌椅,而是要怪自己。因为桌椅什么都没做呀!”

  展鸰一直都知道这是个很有天分,很有悟性的小孩儿,可今儿带他初步见识了底层百姓生活之后,这小孩儿所展现出来的却又远远超乎了她的想象。

  “鹤儿真棒,”她有种赞叹道,“所以有些人呐,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展鹤嗯了声,似乎还有好多话想问,可困意袭来,眼皮止不住往下掉,耳畔也迷迷糊糊响起好听的声音,“好孩子,睡吧,姐姐在呢。”

  熟悉的味道包裹着他,展鹤觉得安心极了,很快便伴着哗啦啦的雨声陷入沉睡。

  第113章

  正好王老汉两个儿子都跟媳妇家来送月钱, 听说爷孙俩一夜未归都担心的很, 次日天才刚蒙蒙亮, 家里人就举着火把寻来了。

  等在帐篷里看见了完好无损的王老汉和二驴后,众人都松了口气,又忙不迭的跟展鸰他们道谢。

  “举手之劳而已, 且正好我们也想打听些事儿哩。”展鸰道。

  众人见他们一行人气质出众衣裳华贵, 一架帐篷都十分讲究, 简直比寻常百姓住的屋子都好上几分,都唬的了不得, 不大敢跟他们对视。

  本来一家人是打算找到人就赶紧回去的,谁知王老汉有些崴了脚,且车又坏了, 他们也只好小心的将柴火分开几捆, 用油布包好了,以人力一趟趟往回背。一车不到两百斤柴, 几个人两趟也就弄完了。只是这个车,却还得请了木匠来走一趟,不免耽搁时间。

  趁着这些人忙活的当儿, 展鸰问了地形,又问些风土人情。

  王老汉的长子王大山在一家粮店帮工, 略见识了点世面, 倒不似那爷孙俩那般畏缩, 知道的也多,“说来好笑, 本地虽是桃花镇下的桃花村,却哪里还有桃花?不过是祖上传下来的罢了。听说早年颇有一些,开的轰轰烈烈,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就渐渐地死绝了……家中只十来亩薄田,这也倒罢了,偏本地庄稼长得都不大好,也不知是个什么缘故。我同二弟一家都在城中做活,隔几个月家来瞧瞧,若是逢年过节忙得狠了,大半年不来家也是有的。”

  庄稼长得不好什么的,展鸰和席桐早就注意到了,这桃花镇一带的土壤明显泛红,沿途的庄稼都有些营养不良的样子,倒是某些特定的植株异常繁茂,大约就是后世说的酸性土壤吧。至于那消失了的桃花,很可能也是因为土壤酸性过大,这才绝了踪迹。

  可惜术业有专攻,她跟席桐对于种植一类的事只知道些皮毛,纵使知道缘由也讲不出解决的办法……

  这个中年人长得跟王老汉活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浓眉大眼,鼻子略有些趴,嘴唇很厚,倒也十分本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三番几次的说着要报答。

  “多亏贵人大发慈悲,救了我爹和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这雨瞧着还能下一阵,恩人倒不如先去家里坐坐,也好避避雨。”末了还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家里虽穷,干净的屋子倒还有几间,总好过在外头风吹雨淋的罢!恩人不知道,且不说路上泥泞难行,再往前四十来里就是桃花河,瞧着这雨下的劲头,只怕河水漫堤,桥都要没过去,恩人便是到了跟前也无路可走哩!这一路上也没个客栈,到那时可如何是好?”

  展鸰和席桐对视一眼,这事儿他们还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