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1)(2 / 2)

  瑞王殿下又何必如此妄自菲薄?坐在严琮下首的一个中年男人缓缓开口,严璟抬眼望去,认出这人就是严琮的舅父,郑贵妃的兄长,光禄大夫郑经。他朝着严璟望了过来,面上含着笑,与往年相比,殿下的进步的确可以算得上是突飞猛进了,给些鼓励也是理所应当的。说起来,老臣还真的好奇,殿下去西北的这段时间是不是遇到了名师,可否与我等分享一下?

  严璟不动声色地看着郑经,如果严琮算是一只小狐狸的话,那这郑经就可以算是成了精的千年老狐狸了。他就知道平日里在人前鲜少与自己交流的严琮今日居然主动在圣前提及自己背后自是有人指点,现在看起来,指点还不够,还亲自配合起来。

  严璟搓了搓手指,却没有开口的意思,对面的严琮看了他一会,突然笑了起来:舅父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方才围猎的时候看见皇兄与宣平侯结伴而行,也许是二人同在西北的时候皇兄得了侯爷的指教?

  什么指教能在两三个月内进步如此之快啊?方才的那位郑公子在他父亲身后忍不住开口,我看说不定瑞王殿下今日的收获是得了侯爷的帮助呢,不然怎么二人结伴而行,殿下收获如此之多,侯爷却只猎到了一只野鹿?

  郑经微微蹙眉,回头低斥道:你说的是什么话?陛下与娘娘皆在此,怎生如此乱说话?说着立即起身,朝着严承躬身道,陛下,小儿无知,还望恕罪。

  严璟视线从这三人脸上来来回回地扫过,唇角漾起一丝笑纹。郑家的人还真的是大费周章,想来也是,若他是郑经,难得今日这样好的机会,也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抓住。

  就算郑家的人心中默认严璟是一个没用的废物,但他皇长子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而现在这位皇长子刚刚成了封地云州的藩王就与总领西北戍军的宣平侯有了交情,这宣平侯又偏偏代表着皇后,而这位皇后恰好刚怀有龙嗣。

  时机实在是太巧了,严璟自己听起来都觉得可疑,更别提落到他那位本就多疑的父皇耳朵里。

  他那位父皇在位近二十年,有野心,有魄力,更玩的一手制衡的好手段。

  崔皇后入宫十年,郑贵妃及其背后的郑家不管对她多么憎恨,却始终对她无可奈何。同样的,崔家虽然手握兵权,却也并不敢去针对世家背景的郑贵妃。

  哪怕是一直被忽视的严璟,未尝没被考量在他的制衡之中?不然大魏也算是国土辽阔,为何偏偏给他选了云州这个封地?偏远不重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概是严承相信崔家人不会允许自己这个废物儿子在自己的地界掀起什么风浪。

  但如果这两家人勾结在一起,那跟他的初衷可就不太一样了。

  严璟微微偏转视线,发现对面的崔嵬已经板起了一张小脸,似乎准备开口反驳。察觉到严璟的视线,他的表情微微缓了缓,但还是十分的严肃。

  严璟微垂下眼帘,抬手轻轻摸了摸自己的鼻尖。严琮与郑家的目的已经十分明确了,那今日这位小侯爷主动接触自己,又是什么目的呢?

  不过,不管如何,他们两家的争斗,谁都别妄想将自己拖入其中。

  第十九章

  严承一直没有答话,目光却慢慢偏转,从郑经脸上来到崔嵬身上,最后终于落到了严璟脸上。严璟没有抬头,却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那目光中的怀疑。他知道严承为何没有反应,因为他在思考方才郑经他们的话,他也在等,等崔家的反击。

  至于为什么不是等严璟就算严璟有胆子跟崔家联手,也不妨碍他依旧是无关紧要的那个。

  但是严璟不想等,他不知道崔家人的目的,万一由着他们先开口,反而将自己拖下水,那今日也太被动了些,他好不容易盼来的安生日子只怕也毁于一旦。

  所以他慢慢地坐直了身体,轻轻扬起唇,看向了郑经身后:郑大人话说的倒是没错,郑公子,有些话还是不要乱说的。方才你们瞧见我跟侯爷在一起说了几句话,就说我今日所获是侯爷帮忙的,那我可是瞧着你们一大群人一起打了半天猎,那是不是二弟今日拔得头筹也是你们相助?

  严璟话落,瞧着那郑小公子立时变了脸色,刚要出言反驳,被郑经用眼神阻止,郑经朝着严璟笑了一下:小儿无礼,老臣回府一定教训,还望殿下不要与之计较,更不要因此牵累二殿下,影响你们兄弟情谊。别的不说,二殿下骑射水平,在座诸位都是亲眼所见,不容质疑的。

  郑大人莫要心急,我也没说不相信二弟的水平。只是觉得方才令郎的话有趣至极,顺着他的思路就着我看见的东西也猜测了一番,当不得真的。严璟歪了歪头,翘起一面唇角,面上虽然带笑,却带着几分明显的不屑,至于方才二弟所言,我与宣平侯在西北结交就更当不得真的了。宣平侯军务繁重,又哪有时间与我这种闲人结交?况且咱们这位侯爷铁面无私,冷血无情,我这人惜命又胆小,还是离远一些的好。

  从方才严璟开口,崔嵬就将视线转到他脸上,听见他轻而易举地反驳了郑家人的话,本还觉得有趣,直到他说完最后一句,才微微变了脸色,他张了张嘴,一时之间却不知要说点什么,因为方才严璟话里的讽刺意味呼之欲出,在场诸人都听得出来,他这个当事人又怎会感知不到?

  白日的围猎虽然是自己主动要求的,但瞧着严璟那时候的意思,也没有特别的排斥,之后严璟还收了自己的赔礼,崔嵬以为二人之间的嫌隙应该缓解了不少,将来回到西北就算不会主动结交,应该也能和和睦睦地当一个近邻。

  况且方才严璟莫名其妙向自己敬酒的时候,唇角也是带笑的,他再迟钝也分得清楚方才那笑与现在的区别,他实在是搞不清楚这突如其来的敌意因何而起。

  如严璟所料,他那番话说完,立时引起了一阵喧嚣,毕竟不管是严璟方才的语气,还是他话里的深意,都能听得出来他对这位宣平侯似乎并不怎么看得顺眼,连带崔峤都蹙起眉来。

  严璟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事不关己一般移开了视线,端起面前的酒杯轻轻喝了一口。

  其实按照严璟的本意,他与崔嵬之间虽有嫌隙,却从未想过置于人前,但眼下情形已经大不相同,他也只能换了应对之法。其实,他也有那么一点好奇,现在这个情形,这位及其擅长变脸的侯爷又会有怎样的反应?

  这么想着,严璟忍不住偏转视线朝着崔嵬望去,而后发现那位人前素来没什么表情的侯爷此刻紧皱着眉头,巴掌大的脸快要抽成一团,那双明亮地异于常人的眼睛里满是茫然与不解,严璟甚至觉得自己还看见了几丝委屈。

  严璟的内心顿时十分的复杂。尽管今日之事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但不管怎么说,自己阐述的也都是事实,对待这个宣平侯,他确实觉得应该远离一点,只不过在此情此景之下刻意放大了给在场的所有人看而已。

  其实也不是所有人,主要自己那位疑心颇重的父皇。

  即使从此以后朝中上下将人人知晓他与宣平侯不和,甚至因此得罪了崔家,也总好过惹得他父皇的疑心。更何况,他跟崔家的梁子早就结下了,解不解开也无所谓了。

  但是这位小侯爷的表情却让他莫名其妙地觉得心虚,就好像是自己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儿,但明明自从与这人相识,吃亏的都是自己,不管怎么说,这位小侯爷都不必如此表情吧?

  严璟摸了摸自己的胸口,觉得自己理直气壮了一些,但还是侧开头,避开了崔嵬的视线。

  皇兄此言是何意?眼看着严承依旧没有开口的意思,严琮与郑经对视了一眼,出声质疑道,是不是在西北的时候跟侯爷之间有什么误会,不如趁着今日父皇与母后都在场,说出来也好消除一下,毕竟皇兄与宣平侯都常在西北,你们之间关系和睦才能保证我大魏西北无虞!

  要说起来,此事确实是阿嵬的错了。崔皇后淡淡地瞥了严琮一眼,转过头笑吟吟地朝着严承解释道,前些时日瑞王初到西北,阿嵬一时疏忽将他错认,二人之间有了误会,还动起手来。陛下,您也清楚,阿嵬常年习武,动手的时候没有分寸,不小心伤了瑞王。

  动起手来?

  严璟微微挑眉,听起来仿佛自己武艺高强到可以与宣平侯相抗衡的地步,实际上算了,严璟并不是很想再回忆那日发生的事情。反正他只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与崔家有龃龉,崔皇后此刻开口,就等于证实了这一点,至于事情的具体真相,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况且,这么听起来就仿佛自己当日没有那么惨,也算是从另一种方面保全了自己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