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章(2 / 2)

  柳大郎旁边坐着花媒婆和她大儿子。

  陈瞎子和他大儿子,屠户和他大儿子,猎户和他大儿子,铁匠和他大儿子拿着自家的板凳随便找了个旮旯坐着。

  江舒涵清了清嗓子,“找你们来,是想跟你们说外面那高岭土的事情。对了,假白面是高岭土,那个可以烧瓷器。我买那四个下人就是这个用途。”

  江舒涵话音落下,几家人都傻眼了。

  花媒婆头一个问道,“不是,嫂子,你是打哪听说那土可以烧瓷器的啊?”

  他们都是底层百姓还真不知道瓷器要用高岭土。再说他们也没买过白瓷啊,家里一直用的是粗瓷和釉面大缸。

  要是族长和田大夫两人在,说不准还能说道几句。

  江舒涵随口解释,“我在寿安的时候,伺候过几天方小姐,从她口中得知的。我瞧着那土挺像高岭土,所以才花高价把那四人领回来。”

  大伙都被江舒涵的大胆给震惊到了。

  只是听方小姐说几句,她就敢花这么多银子,这……

  这还是那个抠抠嗖嗖过日子的嫂子吗?

  “我叫你们过来是想问问你们想不想一块搭火。”江舒涵笑了笑,“一是咱们都姓柳,有钱大家一起赚。二是我钱不够。买地皮,盖窑场,买煤炭需要不少钱。我手头银钱有限。”

  她说得坦坦荡荡,其他人却犯起了嘀咕。

  这跟以前不一样。之前江舒涵靠的是运气,失败了也没啥。

  可这回呢?要是失败,他们损失的是大笔银子。

  花媒婆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她一个妇道人家拿不了这么大的主。

  在众人交头接耳讨论的时候,陈瞎子摸向怀里的龟甲卜,开始卜卦。

  陈瞎子的大儿子信奉父亲的占卜之术,在旁边帮着看卦象。

  算完后,陈瞎子久久不语,低低一叹,“你这生意虽好,我家却无法跟着分一杯羹。最多只能出到四十两。见谅见谅!”

  江舒涵瞧着他的龟甲卜,真的假的?居然就这么决定了?

  其他人听到陈瞎子的决定,立刻追问,“那我呢?你也帮我家算算吧?”

  江舒涵之前梦境,让大家信服她,没想到她现在说这么严肃的事情,大家不仔细听,反而一心向陈瞎子占卜?

  这太匪夷所思了?

  她总觉得这些人太信卜卦不是一件好事。很容易被坑,瞧瞧这些人不是被她坑到了襄州吗?得亏她没有歪心思,要是她起了歹心,这些人恐怕被她卖了,还在帮她数钱呢。

  她这边正胡思乱想间,陈瞎子那边却已经给各家算好了卦。

  花媒婆家最多可以出到四十两,猎户家,铁匠家和屠户家只能出到十两。

  虽然不知道这银两从何算起,但江舒涵却是松了一口气。

  她把这赚钱法子说出来跟大伙说一声,其实只是想让大家记她一份情。以后他们家有事,大伙也能帮一帮。

  现在银钱出得少,她自个儿就赚得多,也挺好。

  江舒涵让柳二郎把各家掏的钱记下来。

  这个记是口记,毕竟这里头没一个识字。就算想用笔记,也不会写。

  江舒涵为此有了急迫感,“你以后要是想当管事,那就得会识字。不识字,以后你怎么给大伙发钱?”

  柳二郎听着亲娘的话很在理,“那我跟人家学。”

  他这些天在外面蹲守骗子,跟一个专门替人代写书信的书生认识,请对方吃点东西,估计对方很乐意教他。

  江舒涵没想到柳二郎这么爽快就答应了,跟他以往偷奸耍滑的作派反差太大,不禁多看了他几眼,柳二郎坦坦荡荡任她打量,一副他要做个听话的好儿子的形象。江舒涵顿时放下了心,“行。一定要好好学。”

  接下来,她到县衙买地皮。江舒涵要的这片区域没什么人,地段也算宽敞。三亩地花了她四十九两银子。

  之所以买这么大,是因为烧窑的时候,会产生大量浓烟,最好和住处隔一段距离。

  买完地皮,江舒涵又买了一批青砖。

  因为流民增多,需要盖安置所,谷城的砖卖得特别快,不仅是县衙需要,还有百姓担心流民半夜闯进家中,纷纷买砖加高围墙。

  得亏江舒涵要的砖瓦比较多,是个大定单,场主特别优待,特地给她优先,要不然还不知道排到何年何月呢?

  买完砖瓦,江舒涵又到煤场买焦炭。

  这会天气正热着,焦炭价格还没起来。江舒涵担心接下来天气转冷,硬是要了十几车。

  柳大郎和柳二郎见亲娘一车车往地皮上拉货。

  担心东西被人偷,哥俩带着王家四人夜里守在边上看着。

  白天女人们看着东西,男人们去郊外山上伐木。

  这些无主的山,树木都是可以随意砍伐的。这年代也没有保护环境那一套。尤其是南方,树林太多,好多林子都有瘴气,不能随意进入。

  东西买齐,江舒涵头一件事是先给自己盖房子。

  总住在许家,多有不便。人呐,到啥时候都得有自己的窝。

  城里有几条巷子是棚子搭建的,里面有不少流民,柳二郎在外面喊了一嗓子,不少流民前来报名。

  一排排青砖瓦房,上百个劳动力齐上阵,不到一个月就盖好了。速度之快,着实令人惊讶。

  盖完房子,江舒涵一伙人火速搬了家。

  这个窑场是属于大家的,所以这些房子也都是按照市场价租给大家。然后到年底分红。

  其他几家得知要钱,也都没有意见。

  至少这房子住得宽敞,一大家子不需要挤在一起。更不用天天睡在地上。而且到了年底,他们还有分红,等于左手倒右手,跟免费没什么区别。

  有了家,大家开始往屋里添置东西。

  比如桌椅板凳,床,柜子,锅碗瓢盆等等。

  一段时间下来,各家都收拾得似模似样。

  大家也不再忙着去挣钱,而是先忙起了窑厂。

  江舒涵让王家四人盖窑,她自己带着签了十年卖身契的周石,两个儿子儿媳天天上山运高岭土。

  一开始她想把山头买下,但是考虑到手头钱要省着点花,再加上这座山很大,但高岭土却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买下来不划算。最终还是决定直接将土运到窑厂那边。

  左右无主山的土随便挖,也没人会管。

  其他家得知此事,也跟着他们一块进山帮忙。

  江舒涵便按照每天八文钱的工钱发给大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