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0节(2 / 2)


  看着九娘走后。程氏叹了口气:“好在程之才明天就搬走了。你赶紧把九郎十郎的骨头好好收拾收拾吧。不管青玉堂怎么说,过了年,我就把十一郎记到我名下来,三房也就只有他念书还像个样。”

  孟建拿起草帖子点点头:“好,我再去和爹说说。”真是奇怪,自己这三房里读书最好的,竟然都是草包阿林生养的。难道程氏、琴娘其实只是看着聪明,实际连阿林都比不上?但好歹有九娘和十一郎在,可以肯定问题不在自己身上,孟建还是暗暗庆幸了一下。

  夫妻俩沉默下来,各怀心思,各怀忧惧。

  夜里,九娘依然守在东小院。

  孟彦弼遣了侍女送来两盒药。九娘看着和赵栩拿来的一样,估摸着是陈太初送来的。那侍女已经笑着说今日二郎在宫中值夜,陈衙内来了,宿在修竹苑二郎屋里。

  九娘便写了封道谢信让她带回去交给陈太初。玉簪特意细细叮咛了,又给了那侍女五文钱,送她出去,跟着就迎了六娘进来。

  六娘过来探望林氏,带了老夫人特意赐下的二两东爪哇金丝燕窝,细细问了问今日林姨娘的伤势。林姨娘又一阵激动,比划着表示伤口已经不疼了。十一郎笑着说:“可不是!这伤啊也欺软怕硬,畏惧权贵着呢。一看是宫里官家用的药,全消停了!”

  林姨娘要笑又不敢笑。九娘不免又给贫嘴的十一郎吃了个毛栗子。

  两姐妹去到外间坐下来喝茶。九娘把昨夜打了四娘的事说了。六娘一怔,随即握住九娘的手:“你别自责,其实上回在福田院,我也以幼犯长,打了四姐一次。她在表叔母和太初哥哥面前说你和苏昉,我很生气,很生气。她一直不甘心不如你,样样要同你比,可她做的事实在——”

  九娘一怔,眼中一涩,怪不得那天她们怪怪的。六姐为了护住自己,竟然动手了。

  六娘叹气道:“她们两个这次吃了苦头,若知道收敛知道反省就是好事。不然以后嫁人了,日子只会越过越糟。还有你姨娘会好的,不会留疤的,别担心。”

  九娘把下午赵栩关于遗诏和崇王的话说了,将短剑也取了出来给六娘看过。

  六娘笑着说:“阿妧,六哥想得真是周到。我们可得好好谢谢他!那做靴子的鹿皮送到了翠微堂,我娘已经让针线房的人开始替我们做靴子了。”

  九娘一怔,鹿皮的事,赵栩提也没提。

  “现在这样的情形,我们还去学骑马吗?”九娘担心婆婆会说什么。

  六娘抿唇笑了:“婆婆说当然要去,她和娘给我们选好了料子,骑马服也开始做了。婆婆还要我告诉你,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开开心心的,可不能被那些鬼蜮伎俩给吓到了,不然正合了阮玉郎的心意呢。婆婆还特地让大伯娘带多些部曲护送我们。就是每次都要他们四个陪着,真是辛苦他们了!”说起骑马,六娘就忍不住高兴起来。

  九娘笑道:“依六哥的性子,那鹿皮肯定给得多,不如我们给他们四个人缝制几幅手套?正好我看二哥去年冬天射箭用的皮手套也旧了。”赵栩要是去上京,正好也能用来御寒。

  六娘眼睛一亮:“好主意!我们也略表心意。”

  两姐妹商量了一下,决定长的五指手套和短的半截手套各缝制一副,又说了会体己话才殷殷道别。

  作者有话要说:  注:

  手套这个好东西,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的发明。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五指分开的皮手套,是给士兵拿武器用的。不过想想也合理,古人智商棒棒哒。零下的温度,皮肤肯定会黏在铁制的兵器上的。西汉的时候,贵妇人已经有半截手套,好时髦。嗯嗯,穿越者想靠卖手套挣钱,好难啊。

  第89章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不几日,眼看着就要秋社了。汴京城也闹哄哄起来,御街两边八月桂花香,一阵风一层金。高枝上的寒蝉憋足了劲最后一唱大鸣大放,却无人顾得上它们的凄凉。

  这几天皇榜前面唱榜人高高兴兴地说着太尉挥军南下,会合了江南东路和淮南东路的十万大军,已顺利收复了湖州,不日就要收复杭州,剿灭房十三一伙指日可待。来往士庶更是喜形于色。那因为战祸滞留汴京的两浙百姓,更盼着重阳节前能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