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2节(1 / 2)





  等十一郎哇哇叫着去请安告退了,九娘也要去正屋里请安。床上的林姨娘忽然拉住她的手:“九娘子——”

  九娘一愣,坐了下来,柔声问她:“姨娘?”

  林氏想了想,轻声问:“你库房里的,真的很多都是燕王殿下送的?还有你头上这个簪子——?”

  九娘笑道:“燕王殿下没说过,就都是淑慧公主殿下所赐,姨娘到底想说什么?”

  林氏松了口气:“九娘子,姨娘不会说话,你听了别生气啊。”她看了看一边的慈姑,轻声说:“你自然是千好万好的小娘子,长得好,学问好,人也好,谁能不喜欢你呢?可是你命不好,托生在奴肚子里头了,是个庶出的命。三郎君又是庶出的,咱们怎么也攀不上宗室亲王。要是燕王殿下万一真喜欢你,你可千万别答应他什么。老夫人的话总归是对的,孟家的小娘子,不管嫡庶,总归要做正头娘子的。你现在看着还小,可再过两年娘子也要给你定亲事了。你千万把老夫人的话记在心里头,别想着亲王府——啊!”

  九娘一头扎进她怀里,抱住她:“我知道的,姨娘,你放心,我年纪小,人可不糊涂。你放心就是。”这大概是林姨娘至今说过的最正经的话了吧。

  慈姑眼中湿湿的,谁能想到有一天草包阿林也长了脑子看得这么长远了呢,真是近朱者赤!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浮丸子:宋朝明州(现宁波)的汤圆。

  2、甘州:今天甘肃张掖。

  3、唐朝的时候,蔗糖已经很普遍的使用了,长安人民很爱吃甜食,尤其配奶制品。咱们现在吃的绵绵冰、冰山什么的,长安人民的宴客桌上早就有了,而且特别爱炫技,上头雕各种花样,还体积庞大。到了宋朝,白糖还有砂糖和蜂蜜,已经很普遍。程大昌的《演樊录》里详细说了白糖是“凡饴谓之饧,自关而东通语也,今人名为白糖者是也。”蔗糖的名贵产品是糖霜,还有《糖霜谱》传世。

  4、调味品里的奢侈品是盐和胡椒。盐,一直是军事管制物品,收为国有。现在也是哦,你可以开私人的煤矿,你敢试试自己晒盐看看?呵呵。宋朝的时候,盐引也是很紧俏的。西夏的青盐质量最好。胡椒都来自海外。属于进口货。

  5、说到吃,说不完,那时候的大理,不像现在的云南菜,一年倒有一半在吃素,因为笃信佛教。而且大理段氏的确历任国王都是出家禅位了。但是蘸酱吃法和配生蒜泥吃法,是那时候就很盛行的。

  6、《梦梁录》里卷16说: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说早晨起来七般事,油盐酱豉姜椒茶。盐一直是调味品中的扛把子。

  昨夜小天使们晒出了天南海北的冬至吃食。半夜看得人口水直流。太不厚道了。

  祝大家看文愉快。

  第90章

  秋收这日,朝阳初升,汴京城各条大道上人来车往,热闹非凡。

  报慈寺街在大内西右掖门外,贴着袄庙,过去就是开封府、西尚书省和御史台。报慈寺街往南有都进奏院,更有京中第一的万家馒头店,西边还有殿前司,可谓寸土寸金。住在这里的,非大富即大贵。

  程府的四扇黑漆大门紧闭,角门大开。门口一水的各色社糕、社酒、社饭任街坊邻居过往行人享用。大门两边的石狮子批了红绸。门子下人头戴乌帽,身穿崭新的皂衫,肃立在车马处,等着程家的姑奶奶和小郎君小娘子们来。

  程氏一行人的肩舆从角门进去,足足走了一刻钟才到了二门。虽然知道娘家有钱,但有钱到这个地步,还是让程氏有些心惊肉跳。这里的宅子,光有钱可也买不着。

  程之才穿了一身璎珞纹油绿襕衫,头戴翠纱帽,脸上敷了粉,肤白唇红,等在二门处忐忑不安,再三提醒自己,不能看九娘,不能看九娘!那次中元节莫名其妙被人从车上弄下去打得厉害,除了那汴京城里霸王祖宗,还有谁那么无法无天?

  看到程氏带着三个小娘子下了肩舆,程大官人的妾侍黄氏赶紧带着后宅管事的媳妇上前行礼。程氏一看却是旧识,便让小娘子们行礼称呼她一声二娘。

  程之才规规矩矩问了安,目不斜视地引着三个表弟往前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