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6节(1 / 2)





  阮婆婆流泪道:“王方和阿桐后来不想再帮玉郎,我不怪他们。谁愿意一辈子背着仇恨过日子?那不是日子,是地狱!他们已经做了许多事了,阿桐身子不好,又只有九娘一个女儿。他们要把女儿嫁给苏家,总有他们的道理,毕竟他们四家是有誓约的。玉郎也没有怪他们,还把飞凤玉璜作为贺礼留给了他们。玉郎是不会害九娘的!玉郎从来不害人,他杀的都是贼人恶人该死之人!”

  赵栩静静等她平静下来,重新给赵元永递了盏茶。赵元永喂阮婆婆喝了两口。

  “你说的有誓约的四家,是哪四家?为何说阮玉真姓阮却不算阮家女?你说明白这个,我担保大郎无事。”赵栩从没这么紧张过,他怕自己臆测的不错,又盼着自己错得离谱。

  阮婆婆久久才摇了摇头:“孟王苏程四家,都是百年前的旧事了。乾元年间,太宗灭后蜀,平定四川,这个你们总该知道吧?”

  赵栩想了想,沉声道:“乾元四年,后蜀国主孟敞开成都城门,递降表。大赵版图才多了西川,设益州路和梓州路,辖二十五州,置永康军和怀安军、广安军。南接吐蕃,开设茶马司,实行茶马互市。蜀地于大赵,影响深远,意义非凡。”他留意过孟敞,因此人绘画书法极佳,翰林画院就是他首创,才引入京中的。更不用说四川还是捶丸发源地,想起捶丸,一念起,赵栩又想起了九娘。

  阮婆婆一呆:“这些我倒不清楚。太宗皇帝能平定四川,其实功劳最大的就是青神王氏、眉州苏氏、程氏,还有当年还没搬到翰林巷的成都孟家。”

  赵栩一怔:“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注:

  冥婚是旧习俗,糟粕,可批判。但要角色跳出那个背景不现实。穿越剧可以反抗。

  古人对祭祀的重视程度远超出现代人的想象。

  大家不妨了解一下五礼区别:葬礼是凶礼,但祭礼是五礼之首的吉礼,还是吉礼之首。人去世后,办丧事是事务工作,但活着的人首先考虑的是这位死者能享受到什么样的祭礼。各大史书的礼,记载的第一部分都是祭祀。

  后妃死了,葬在哪里是事务工作,但谥号、神主入太庙还是别庙,会不会升祔,这些宋朝明朝吵个不停的例子非常多。尤其是皇帝的母亲不是皇后的情况下。

  无论苏家、陈家和九娘,都是在考虑苏昕日后的祭礼。冥婚只是得到祭礼的方法。不能进宗庙受祭,在那个时代是很可怕的事。本文苏三娘,赵毓都是无庙可入的孤坟。

  武则天传皇位回李唐,传说因为狄仁杰指出:没有侄子在太庙供奉姑母的。其实《旧唐书》只说“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但侧面说明了古人对“香火供奉,有后人拜祭”是很重视的。(现代广东地区也港台地区也保留着这个习俗)

  不同于我们大多只在清明冬至祭祖,宋朝的祭祀日:除夕、寒食 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冬至日。端午也会祭祖。另外去世家人的生辰、忌日都会祭祀,婚礼也必须祭祖,新生儿也要祭祖告庙。日常供奉就更不会少。宗教信仰活动日也会祭祀。做皇帝的,因为这些“礼仪”活动,经常三更起床,一天换七八身衣服。

  宋朝还是宗祠和家庙开始兴盛的时期,对于死者的重视和尊敬也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义庄”也是范仲淹所创立的。冥婚在北宋风行到什么程度?皇帝都下命令要求民众不要轻信中介。冥婚媒人在北宋是很敛财的行业。

  至于对剧情、角色有意见,完全没有问题,尽管批评留言。每个人都有不同理解不同喜好。

  第183章

  夜越发深了, 赵栩走出瑶华宫, 负手看了看天, 转身看向步履蹒跚的定王, 面上阴晴不定, 思绪混乱。

  定王停下脚, 回头望了望那烛火微弱的方向, 长长叹了口气。他已经太老了, 妻子, 儿子,女儿,兄嫂, 侄子, 侄孙,一个个先他而去。再惊心动魄的事,包括生和死,对他而言,都不过是一件事而已。每一件事, 他经历的,看到的, 和郭珑梧所经历的, 明明是同一时期, 同样的人,同样的结果,可偏偏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事。只有那些血缘姻亲, 无法磨灭也无法否认。

  不知道,在死去的阮玉真心里,这几十年又是什么样,在如今做了太皇太后的高氏心里,又会是什么样。

  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想起赵璟赵瑜两兄弟的突然去世,定王摇了摇头,尽力直起了腰身。他答应过那些人的那些事,他尽力完成。

  “走一走吧,我这把老骨头,快散架喽。”定王跨过门槛,看了看赵栩的手,他伸出自己的手放在赵栩手中,满是皱纹如枯藤:“年轻真好啊。”这孩子的心志和他的手一样,坚定,有力。

  一墙之隔,金水门外传来禁军换班的声音,年轻的声音同样出自一具具有活力的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