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85节(1 / 2)





  到了黄昏时分,汴京市井坊间不少消息灵通的人都已经听说了苏瞻罢相,秦州失守,陈青暂缓出征的几件大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人心惶惶。

  夕阳影里东风软,百万人家起炊烟。后院廊下突出的一方木台上,阮玉郎一袭玄色道袍,背倚廊柱,正垂首在手中一支洞箫上刻字,他左手握着的紫竹箫身滑泽节匀,看起来宛如白玉搭在紫玉上。他持着刻刀的手极稳,箫身上的“如梦懒思量”五个小篆字已将近完工。这一句词字字急回疾下,笔致玲珑,舒卷自得,深得琅琊台刻石的秦代李斯篆书的字意。

  小五轻手轻脚走到廊下行了一礼,不敢说话,静静待他刻完最后一笔。

  阮玉郎轻轻拂去身上细碎竹屑,转了转洞箫,仔细端详了片刻,叹了口气:“如何?”

  小五轻声禀报完毕,又补了一句:“大郎和婆婆刚刚到家,莺素几个在服侍他们梳洗沐浴。赵栩的人着实了得,要不是高似出手,只怕一个也回不来,已经惊动了开封府,这里恐怕也不能久待。”

  阮玉郎看向夕阳,眯起了眼:“晚饭前就走,去城南,那边已经熬好了婆婆爱喝的汤。大郎这次也吃了不少苦啊。”又微笑道:“田洗竟然未能尽功,看来我小瞧了赵栩啊,这孩子,有些意思。陈青——张子厚——”

  他摇了摇头:“高似既然肯出手帮忙,咱们也少不了帮他一把还个人情。对了,小五,你可知道这天下人都是什么人?”

  小五一愣,他熟悉郎君,有时候郎君问话,并不需要他答,何况这问题,以前郎君也问过,说什么为利来为利为往的。他抿了抿唇,没开口。

  阮玉郎试了几个音,看着院墙边榴花胜火,笑道:“天下人,不是聋子,就是瞎子。”

  他看着小五一脸的拜服,叹道:“这天下人,只信两句话。一句,是朝廷说的,朝廷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句呢,是旁人说的,众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至于他们自己,看不清也听不见。那读了些书的迂腐之人更甚,尤其会推波助澜,还自以为耳聪目明。眼下,是要用天下人的时候了。”

  小五若有所思,郎君胸怀天下,必然是有他的道理,他只管去做就对了。忽地听到后边穿来急急脚步声,小五笑了:“大郎急着来拜见郎君了。”

  阮玉郎面上露出柔和之色,侧过身来。

  赵元永急匆匆地奔了过来,湿漉漉的长发在身后甩下一连串水珠,匆匆行了礼,站到阮玉郎身前,看了小五一眼,咬了咬牙,大声问道:“爹爹!你没有勾结西夏人打我们自己!对不对?”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夕阳影里东风软。出自宋朝史浩的《人月圆-夕阳影里东风软》一词。

  2、如梦懒思量。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临江仙-秦楼不见吹箫女》的下半阙结束句:“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

  3、琅琊台石刻:出自李斯。评语出自唐代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出自司马迁《史记》之《货殖列传》。

  5、大宗正司,出自《宋史》职官志。

  第198章

  夕阳越过粉墙, 透过榴花, 流连忘返在廊下, 轻抚在赵元永小小的精致面孔上, 他沐浴后的脸容绯红, 玉瓷般的肌肤上一层细细绒毛, 被夕阳染成金色, 瞳孔中似乎也泛起了一片金色海洋。

  阮玉郎细细看着他, 柔声道:“大郎瘦了许多啊, 多亏有你照顾婆婆,我家大郎长大了,可生气爹爹不曾去救你们?”他微微笑了起来, 带着些歉意, 眼角的细纹皱了起来,眼波浟湙潋滟,朝大郎伸出手:“来。”

  赵元永小胸脯剧烈起伏了片刻,眼中渐渐湿了,猛地扑进阮玉郎怀里, 小手紧紧搂住他的腰,死死揪着他的道袍, 背脊抽搐着, 哽咽道:“我不怪爹爹, 爹爹不能来。”

  阮玉郎轻抚着他湿漉漉的长发,眼中闪过一丝异彩,柔声道:“不要紧, 你看着啊,过些日子,那些人个个生不如死,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