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五章闯宫(1 / 2)





  “王上息怒,臣看白将军是故意称病不出的,请王上治白起的罪。”说话的人是范睢,秦王的肱骨之臣,同时也是白起的死敌,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将白起置于死地。

  “算了,白起在长平还是有战功的,寡人不想做得太绝。”秦王虽然对白起有些不满,不过他倒还不至于直接将白起处死,毕竟这个人在长平之战里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范睢一看秦王并不想杀白起,于是便说:“臣举荐王龁为将,率领援军前去邯郸。”

  “甚合寡人,命王龁带领十万援军,前去赵国邯郸,接替王陵的位子。”秦王一句话便将在邯郸浴血奋战的王陵给替换掉了,同时还给廉颇增加了十万敌人,这一招,真不知道廉颇接得住接不住。

  秦国的政局就是如此,五天之后,平原君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巨阳,这里是楚国的首都。

  赵学和平原君等人快马加鞭终于在五天内赶到了巨阳,留给他们的时间实在不多了,如果楚国的援军搬不到的话邯郸可就危在旦夕了,到那时候秦国的国力必然空前强盛。

  来到了巨阳的楚王宫,平原君赵胜先将自己的姓名通报了进去,随即便让宫殿里的仕官将自己引入。

  赵学和二十个门客也能进入楚王宫,但是以他们的身份来说是不能见楚王的,所以二十一个人只能在大殿之外等候平原君的消息。

  看到平原君独自进去了,赵学也无所事事,他跟身旁的毛遂聊了起来,他实在是想看看这个自荐的人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毛兄,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天下大事的?”赵学决定从这个话题开始,毕竟有志向的人总是爱聊一些此类的问题。

  毛遂轻哼了一声,说道:“公子,恕我直言,如今天下七分,秦国自然是最强之国,假若有一天天下一统的话,我看也只有秦国能做到。”

  “为何?难道我赵国就做不到吗?”赵学虽然嘴上是这么说,但是心里已经钦佩起毛遂的远见来了,他自然是知道秦国会一统天下,只不过那是自己没有来到的情况下罢了,不过能在这个时代就预见秦国统一天下的人也实在不多见。

  “秦国自古就是虎狼之国,秦军便是虎狼之师,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空前强盛,法制秦国,任何平民都有出头的可能,这样一来,秦国的人才必然会源源不断。”毛遂也不是脑子一热的人,他对秦国为何强大还是有研究的。

  “我赵国自赵武灵王开始胡服骑射,不也是变法么?这样的变法敌不过强秦?”赵学想要跟毛遂辩论一番,看看这个人到底有多深的水准。

  毛遂又是一笑:“胡服骑射所改变的只是兵士,而最根本富国强民的道路赵国并没有找到,秦国的变法是各项皆变,不论是兵士还是农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有实力问鼎中原。”

  赵学心叹这毛遂果然是个人才,一下子就可以看清楚赵国和秦国之间变法的不同之处,而且还能说出赵国变法的弊端,这在这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人才。

  “既然这样,为何毛兄不去帮助秦国,而来平原君府下谋事呢?”这是赵学最后想问的事情了,按理说,以现在秦国的国力更能招揽人才,毛遂自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当然要找一个明主才对,可是他在平原君这里混了三年都没有出头,不去秦国投奔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赵学投胎来到这个时代,是赵国的王族,这一点他无从选择,如果只是一个平民老百姓的话说不定他会选择秦国,毕竟优势都在那里。

  “公子啊,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孔丘这个人,他以前是鲁国人,也就是儒家人称的孔夫子?”毛遂问道。

  赵学就算是历史白痴也不可能没听说过孔子的名号,他点了点头。

  毛遂又说:“孔丘有个孙子叫子思,子思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庸》,《中庸》里有一句话写得非常好。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

  听到这话之后赵学大骇,心想毛遂到底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虽然现在处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可是儒学毕竟不像后代那样成为读书人的必修课,毛遂能在这个时代就读了《中庸》,他的学识可见一斑。

  “毛兄大才,我理解了。”赵学再一次拱手,因为他理解了那句话。

  国家是正义的人执政的时候,你不会变节。国家被非正义的人执政时,更不应该变节。因为你爱的是这个国家,而不是执政的人。

  赵学钦佩毛遂的学识,这个人肯定不是儒家传人,却能用儒家的话来跟他辩论,如果再给他一官半职的话,这人会有多高的发展呢。

  转眼之间,已经两个时辰过去了,赵学与毛遂从诸子百家聊到古往今来,二人都忘了时间,可是却不见平原君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