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国小鲜(科举)第71节(2 / 2)


  看看美男子,再想想其激进犀利的作风,就……颇有种张飞套了诸葛亮的皮囊,在万人大阵中几进几出嘎嘎乱杀的错乱感。

  这,这货不对板呀!

  稍后,以秦放鹤为首的众举人齐齐向主副考官拜了,口称“座师”,又拜同考官,称“房师”。

  汪扶风等人受礼后,又带众人朝向都城望燕台,即天子所在的北方行礼谢恩。

  汪扶风生就一副笑脸,语气也温和,礼毕后便邀请众人入座,又请奏乐。

  伴着“呦呦鹿呜,食野之苹……”的曲子,他向众人笑道:“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尔等今日虽未及金榜,然皆是我朝来日栋梁……”

  众举子又都起身谢过教诲,这才正式告一段落,开始坐下吃席。

  今日宴会主要是为表彰新晋举人们,但诸位大人们齐聚一堂,也少不得说些长短,论些国事。

  秦放鹤坐在案首,距离上席最近,不必特意去看,便能以眼角余光扫到。

  见方云笙正带领清河府辖下诸多官员向汪扶风敬酒、道谢,显然一时半刻顾不上下头的,秦放鹤便安心吃喝起来。

  今儿起得早,空着肚子就来了,这会儿正饿呢。

  上位者喜欢的东西,自然也希望下头的人喜欢,汪扶风乃江南人士,颇好水产,也爱精细菜,今日众人桌上,便都有一盏粉圆鱼肉羹,一碗芙蓉豆腐,一碟龙井虾仁,并一个清炖面筋,都是清河府本地不大能见到的菜式。

  粉圆鱼肉羹,顾名思义,乃是将现杀的鲜鱼斩泥,和了虾肉,汆成一颗颗莲子大小的肉圆。

  因虾肉遇热变粉,玲珑可爱,故有此名。

  秦放鹤舀了几颗来吃,脆嫩弹牙,鲜香味美,果然极佳。

  自古国人便主打一个内敛藏拙,体现在餐桌上,便是“不诚”。越是名字简单,听上去越寒酸的,往往越费工夫。

  便如后世的开水白菜,水煮肉片,又如此刻的芙蓉豆腐、清炖面筋。

  前者要取最嫩的豆腐脑,提前浸在加了碎冰的井水中反复泡过,去掉豆腥气后,以鸡汤滚熟,配以虾仁等河鲜,再行调味。

  清炖面筋更费事些,要先过油,再用鸡汤和菌菇高汤细火慢炖几个时辰,之后撇去浮油,再换汤底,加入产自西南的冬笋干和五台山的天花蕈。

  如此,汤汁清亮,入口鲜美,无一丝油花,却又极尽滋补。

  秦放鹤都不忍心去算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桌席面所费几何。

  不过做都做出来了,纵然自己不吃,也变不回银子,少不得叫它们“死得其所”罢了。

  吃到一半时,秦放鹤就能感觉到上首汪扶风等人的视线下移,开始观察起他们来。

  入朝为官者,非但学问要好,政治嗅觉要敏锐,最好还要美姿容、好仪态,不然皇帝见了也不喜。所以陪上官用饭,与其说是享受,倒更像是场考验。

  其实在鹿鸣宴之前,在场众举人都曾在考中秀才后参加过本地县衙举办的宴会,但当时主持宴会的只是本地县令,官阶低、关系近,多少有些自家父母的意思。

  可眼下不同。

  汪扶风本人乃从四品左谏议大夫,有直谏朝臣乃至帝王过失之权,官阶不算高,但权力很大。

  而他的老师更官拜内阁,位高权重。

  老实讲,当初方云笙得知来的是汪扶风时,都有些震惊。

  皆因保华省实在算不得文风最鼎盛之地,朝廷派这么一位来,属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方云笙尚且如此,也实在怪不得举人们敬畏。

  所以哪怕现在汪扶风依旧眉眼带笑,参加宴会的众人还是不由自主地僵硬起来,生怕失态丢丑。

  “秦解元,”汪扶风忽然笑问,“那鱼羹可还可口么?”

  他的声音不大,奈何此时宴会场上除了奏乐之声外针落可闻,众人先是生出一股“啊幸亏没有第一个叫我”的侥幸,又纷纷将视线投向秦放鹤,想看看他怎么就因用膳被点名。

  那粉圆鱼肉羹秦放鹤的确用了不少,小半碗都没了,一来是因为他有吃饭时先喝汤水的习惯;二来么,他觉得汪扶风肯定也喜欢吃,故而多用了些。

  但说多也没太多,大咧咧差别对待未免太过刻意,反倒不美。

  大约比别的菜多下去一成左右,属于要细看才能看出分别来的,乍一看,就好像食客确实喜欢这道菜,但又出于礼仪不得不克制。

  然而该怎么说呢?汪扶风此人,似乎确实行事诡异,不大爱按规矩出牌。

  这可是鹿鸣宴!多么喜庆,又是多么庄重。

  若换作其他考官,哪怕开口询问,头一句也该是科举或文章相关吧?他老人家倒好,上来就问“吃了吗”“吃得好吗?”

  秦放鹤大大方方起身,“是,滑嫩清爽,极尽可口,学生家贫,之前从未尝过,故而失态了,还望大人见谅。”

  确实好吃。

  嘻嘻,赚了!

  汪扶风自然不会怪他。

  非但不怪,反而笑着点头,一副你小子有眼光的样子,“不错,本官也觉得好。”

  有心也好,无意也罢,这小子做得倒还细密,不错。

  治大国如烹小鲜,哪怕眼下没有“烹”之能,至少也要擅“品”。

  若连最起码的“品”都做不到了,何谈将来?

  秦放鹤已经觉得有些微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