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国小鲜(科举)第228节(1 / 2)





  秦放鹤知道她不是认真的,也跟着笑了一回,“他不会。”

  阿芙莞尔,“他是个难得的,之前你们闹僵了,我也惋惜,若能因此缓和一二,也是好事。”

  偶尔她回想起来,也不禁感慨时移世易,岁月变迁,当年陪秦放鹤迎亲的旧友们,也因种种缘故走散了。

  秦放鹤嗯了声,慢慢嚼了一块肉,“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之中第二个最有原则的……”

  太有原则的人往往都偏执,若换成别人,敢跟他扯上次那些冠冕堂皇的瞎话,早散了。

  “那第一个呢?”阿芙好奇道。

  “隋青竹。”秦放鹤毫不迟疑道。

  秦放鹤本人就不必说了,原则这种东西,在他看来随时可以调整。

  孔姿清也算得上君子,可即便如此,底线也远比外表看上去更低更灵活。

  因为幼年的经历,孔姿清这一支的前途命运早就跟秦放鹤,或者说董门绑在一起。

  当初赵沛与秦放鹤政见相左,曾在事后问孔姿清,是否就是这么相信秦放鹤,孔姿清回答了是,但……也不全是实话。

  如今大家一点点爬到眼下这个位置,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早已不是简单的个人好恶所能左右得了的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许多事不仅仅是相不相信的问题,而是孔姿清早已在无形中提前站了队,无法切割,就必须一条路走到黑。

  哪怕来日秦放鹤做的事情不是那么公平正义,孔姿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前途命运,也必须无条件维护、支持。

  这就是盟友,真正荣辱与共的盟友。

  但赵沛不一样。

  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这个圈子,所以他的原则无关交情,只问真心。

  说得不好听一点,现在的赵沛是个好人,也算个好官,但唯独不是合格的政客。

  “不过……”秦放鹤将一角炸豆腐按在汤汁中,看着翻滚的气泡将金灿灿的边缘一次次掀翻,蒸腾的水汽氤氲了视野。

  阿芙接上,“不过么,人都会变的,是不是?”

  “不错,知我者,阿芙也。”秦放鹤笑着将吸饱汤汁的炸豆腐放入阿芙碗中。

  以前的赵沛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但身处其中,不可能永远不受影响。

  秦放鹤今日所见的赵沛,当真还是记忆中那个天真的赵慕白么?

  今日他一番话,真的只是被阿兰一案触动,反思后的结果么?

  固执如隋青竹,一次南下后尚且改观不少,赵沛就比他差,永远冥顽不灵么?

  未必。

  人人都会变,就连秦放鹤自己,也不敢说一如往昔,那么赵沛呢?

  高丽的事,他知道,农研所和工研所的事,他也知道,即便不知内情和真正的发展方向,凭借他的天分资质,也能窥见一二。

  所以,是他真的觉得秦放鹤激进的主战思维有道理了呢?还是仅仅发现,包括天元帝本人在的朝中绝大多数实权派都异常推崇,所以不得不低头收敛?

  曾经的高丽王子也不坏,也曾与秦放鹤相谈甚欢,可后来呢?

  秦子归还不是笑吟吟的,送他去死?

  赵沛的内心深处,从未宣之于口的某个角落,是否也有类似的担心?

  或许是秦放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他从来不介意以最大的恶意揣度人性。

  他不再是一无所有的孤儿,他有族人,有妻子,有儿女,有一群在他意志下生存的同僚,不能不提防,不能不多想。

  秦放鹤不敢赌,也赌不起。

  如果真要死人,那么只好让对手去死。

  感性方面来说,秦放鹤不希望赵沛变,因为一旦变化,势必会产生连锁反应,许多原本针对赵沛的评判和预备对策也会作废,等于变相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但理性却又不断提醒秦放鹤,人不可能永远不变,恰恰是变了的赵沛,才是最适合时代潮流的。

  话说回来,就像阿芙问的,替阿嫖找武师真的非赵沛不可吗?

  当然不是。

  远的不说,二师伯苗瑞就曾任过两省总督,手下辖制武官、军士无数,如今也有三分香火情,一句话吩咐下去,多的是人来聘。

  但他还想给赵沛个机会,也给自己个机会,最后的机会。

  高丽战事已成既定事实,赵沛不可能毫无波澜,若他今日回绝,就意味着他一定要站在对立面,双方真正决裂,从今往后,秦放鹤不会再手软。

  所幸,赵沛变了,往秦放鹤所期望的方向变了。

  秦放鹤隐晦地搭建台阶,赵沛及时顺着下了。

  这个世道,这个处境,他可以没有多少挚友,但绝不能有太多敌人。

  “爹?”

  炕上传来迷迷糊糊的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