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国小鲜(科举)第266节(1 / 2)





  “虽北方直面高丽,然此刻远水难解近渴,反倒是贵国北直隶距此仅有数日路程,你我友邦关系亲厚,此刻便不要再分什么主客了吧?”

  这些年高丽内忧外患,又逢天灾,本就欠收,还有几万大禄人白吃白喝,是真的没有多少粮草了。

  欧阳青欣然允诺,当即命快马回国求援,半月后,果然大军压境。

  李赫见事不对,亲往欧阳青主帅帐中质问,片刻后,欧阳青副将提李赫头出,“高丽主将李赫意欲行刺,今斩之!高丽军降者不杀!”

  主将死得毫无征兆,高丽军中大乱,两位副将不降,哗变。

  欧阳青当即迎战,又有两万新增援军两翼包抄,短短半月,便将这群曾经的精锐之师彻底打残。

  所剩几千降军,悉数充作俘虏,来日开荒、挖矿、拉船都用得上。

  九月下旬,消息传回开京城,李润大惊,终于意识到自己做了件蠢事:

  原来大禄朝的胃口,是真的很大。

  吞国之大!

  此时李仁一党爪牙几乎被屠戮殆尽,而高丽王室和贵族,也早在两年前王焕政变时凋敝,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如今莫说高丽贵族,就是统治阶层的文武两班,也残缺不全,可堪大用者多死于内斗,所剩寥寥无几。

  天元三十八年十月十七,以李润为首的高丽高层,正式向大禄称臣。

  自此,高丽国成为历史。

  高丽称臣,那么之前联军打下来的辽、女真领土也顺势归为大禄所有。

  据使团汇报,秦放鹤换算,今番高丽、辽、女真处所得领土合计近五十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大禄现行的四个中等行省。

  至于地理位置,因这个时空的地形地势分布与后世略有不同,但大差不差,大致囊括后世辽宁全部、吉林北部、内蒙东部小部分,以及整个朝鲜半岛。

  秦放鹤曾经以为自己会欣喜若狂,可当捷报真的传开,他竟出奇平静,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

  啊,有草原和马场了!

  地盘打下来了,这却只是个开始,更要紧的是怎么守住。

  天元帝当即简单粗暴地将新得疆域划分为四省,分派文武官员前去接手整顿,又马不停蹄修筑防御工事、高铸城池,以防贼人卷土重来,趁乱偷袭。

  同时,朝廷向全国各京、省,及其辖下府州县各级衙门发出公文,鼓励各地百姓前往新增四省开荒定居,朝廷免费发放良种,并分别根据各地环境免税三到五年,不征徭役。

  另外,鼓励生育人口,凡新迁过去诞生的新生儿,皆可额外减税。

  其实改朝换代也好,开疆辟土也罢,这些对底层老百姓而言都太过遥远,几乎没什么实感。

  但唯独有一点:

  免税!

  天爷啊,朝廷白给土地,还免税!

  免税啊!

  还不用征徭役!

  这,这还不去?!

  有人踟蹰,“可那儿不是才打完仗?万一再杀回来……”

  胆大的同乡却已经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去当地衙门报道,“怕什么,朝廷的官老爷们都去了,人家那么金贵都不怕,你我不过贱命一条,怕个鸟甚!”

  也有人消息灵通,悄没声告诉了亲友,“俺都打听了,说是那边虽然冷些,可林子多又靠海,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林子里跑的,那都吃不完!且田地极广极肥!黑黝黝的,肥得简直冒油!什么豆子、稻子都种得!一年下来,中田也能有一百多斤!”

  “当真?”众人都听直了眼。

  乖乖,他们这里的中田,年景好时也不过百十斤,若不好时,只管更低吧。

  “那还等什么!”当下便有人心头一片火热,要连夜收拾了北上,“树挪死人挪活,朝廷辛辛苦苦给咱们打下来的地方,不去白不去!听说还帮着修屋子哩,好过在这里穷死饿死!”

  倒是高丽毕竟曾经是异国他乡,又隔山跨海的,除了沿海渔民,内地报名者寥寥无几。

  不过这也没什么,本来自天元三十二年起,朝廷就陆续派过去数万军民,如今略添一点,再整合原高丽百姓,倒也够使。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那半岛本就贫瘠,如今仍以开矿、锻造,并造船、练兵为主,若真贸然弄过去那么多老百姓,一时半刻的,或许还有些安排不过来。

  整个天元三十八年末、三十九年初,欧阳青与孔姿源继续在高丽清剿反对派的残余势力,收拢马匹、兵械,如遇投诚者,仔细排查成分后彻底打散编入各部。

  傅芝则开始与孔姿源交接,并着手准备原高丽,如今的新生两省教化。

  天元三十九年四月,欧阳青和孔姿源分别与前来接应的文武官员交割完毕,正式凯旋。

  各色犒赏自不必说,真可谓举国欢腾,而秦放鹤也终于见到了好友那位背井离乡多年的无间道族兄。

  孔姿源也只比孔姿清大两个月,但他本是歌姬之子,出身尴尬,之前一直被打压,不得出头。

  因孔老爷子急流勇退,孔姿清一支让步吃了亏,或许是经历的关系,孔姿清本人倒是跟这位堂哥关系不错。

  后来秦放鹤向天元帝进谏,意欲对外用兵,孔姿清私下便找到堂兄,给了他另一条路。

  四月孟夏,时光正好,孔姿清亲自与二人引荐了,各自落座。

  堂兄弟俩确实有三分相似,只是孔姿源要比孔姿清略阴沉一点,“进京时我见路上颇有工事,却是没见过的样子,听无疑说,是秦侍郎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