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0章 山路崎岖(2 / 2)

卸掉的弹药物资全都留在一号营地,放在一处洼地里面,然后用岩石压住,以面被狂风刮走。

印军过不来,不用担心弹药物资被敌人窃走。

因为要赶在天黑前到达海拔四千五百米的二号营地,所以队伍的行进速度很快。

从穆沙拉夫那里,王栋得知,因为要翻越“暴风口”等隘口,所以从二号营地出发要走一整天才能到达哨所。

如果不能在天黑前到达二号营地,就得多耽搁一天时间。

其实,这也正是巴军平时不走“殉难者小道”的原因之一,因为走“血泪小道”只需要半天时间。

已是下午,离天黑最多还有四个小时。

傍晚,王栋他们顺利到达二号营地。

仍然是一块山腰上的平台,只是更加狭小,面积在一百平方米左右,最多能让一个连的官兵落脚。

一路过来,王栋发现,所谓的“小道”根本不存在。

如果没有巴基斯坦工程兵留下的路标,以及在岩石上开凿出的梯步,没人会认为这里有一条山道。

环境如此恶劣,条件如此艰苦,修建这条道路有什么意义?

难道说,山上的哨所有巨大的战略价值?

因为明天还要赶路,所以在吃了晚饭后,大家就各自去休息了。

侯赛因少校率领的巴基斯坦特种兵很有纪律,经验也十分丰富,肯定经常来这里执行任务。

山地作战,第一原则就是保存体力。

不要说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即便是交谈,也会浪费体力。

或许,这正是侯赛因少校沉默寡言,穆沙拉夫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原因。

还好,王栋带来的行动人员大多来自巴基斯坦特种部队,谢初越等人更是华夏的精锐特种兵。

如果说在此之前,侯赛因对王栋他们的能力还存在怀疑。

白天一路走过来,他至少不再担心王栋等人的体力。

半夜,一声巨响把王栋从睡梦中惊醒。

开始,他还认为是在做梦。

只是,看到四周的人员全都醒了过来,王栋立即意识到不是在做梦。

“不要惊慌,大家都留在原地。”

“发生什么事了?”王栋对已经爬起来的穆沙拉夫问了一句。

“不清楚,也许是雪崩。”

雪崩?

王栋暗自一惊,现在是初夏,气温回暖,而且来自印度洋的热气流北上,正是雪崩高发时期。

其实,这也是双方边防官兵喜欢在盛夏时节搞事情的关键所在。

再过一个多月,在积雪融化之后,发生雪崩的概率就会大幅度降低,向山上运送物资也更加容易。

半个小时之后,两名特种兵跑了回来。

被穆沙拉夫说中了,前方发生了雪崩,小道已被堵死,而且很有可能会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就算没有发生地质灾害,也无法在一天之内赶到哨所。

如果要在山上过夜,特别是在翻过“暴风口”之前停下来,恐怕没人能活着到达山上的哨所。

很简单,在“暴风口”附近,夜间气温将降到零下三十摄氏度,而巴基斯坦特种部队的防寒服在气温低于零下二十摄氏度的时候会失去保暖效果,此外到了山上,也不要指望升火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