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53章(1 / 2)





  授田?

  王成伟眼睛一亮。

  在河东早就无田可授了,没想到在河西还能授田?

  王成伟说道:“武威城接连遭遇兵祸,逃亡的人很多。大索貌阅之后空出来不少土地,薛城守决定在凉州重新授田。”

  “不过要在凉州拿田,刺史府还额外有一个要求。”

  额外要求?

  王峻连忙问道:“什么要求?”

  王成伟说道:“刺史府要求,每十亩土地,需要留出一亩的土地留建工坊。如果多户人家合起来,可以建造大的工坊。”

  “另外城守也要求,大家族必须要拆分下来授田,同宗同姓不可授予相邻的土地。”

  王峻愣住了。

  王成伟说道:“族侄,这不是族叔不帮你,抑豪族是建宁王殿下一贯的政策。”

  “不过族叔也说一句,我们这等大族,不要总是盯着一点土地,眼光要长远一点。”

  王峻疑惑的问道:“眼光长远?”

  王成伟说道:“土地是用来种粮食的,但是一座好的工坊所能赚的钱,远远多于土地。”

  “与其兼并土地盘剥百姓,还不如兴建工厂兴办实业,还能得到刺史府的扶助。”

  “实业兴家啊!”

  第三百三十六章 陇右科举团

  王峻没有立刻答复王成伟,不过他还是答应王成伟,跟他去参观几个工坊。

  朝廷准备再度开科举的消息,传到了各地的州府。

  朝廷已经三年没有开科取士了。

  开元年间号称盛世,朝廷几乎每年都开科取士。

  大唐的朝廷正员并不多,很多通过进士科考试的考生都无官可授。

  天宝年间减少了开科的数量,但是开元年间通过科举的士子都还没消化完毕,新科进士和老进士争抢官职,更让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朝廷的吏治败坏,从天宝年间就已经开始了。

  大量人才无法通过科举,就算是有一两个通过科举考试的,因为没钱打点吏部官员,也无法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

  而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或者攀附上了节度使等权臣的士子,则可以直接通过朝中大臣或者藩镇节度使的推荐获得官职。

  朝堂之中行贿受贿成风,而通过行贿当上官员的人,到任之后自然也要搜刮地方。

  而他们成为朝廷中的显贵,也会有样学样。

  从大唐初年传承下来的以才取士的风气荡然无存。

  这也是为什么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依然要写诗歌拍朝廷大臣的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