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部 十七岁 第1章(1 / 2)



为了将来



找到真正的爱,



来聊聊与之类似的东西吧。



1.坂口孝文



放学后,我独自经过走廊。



今天很晴朗,算是梅雨季中的间歇。



带着夏季味道的强烈光线被分割成窗子的形状,在走廊中映出樟树的影子。我稍稍弓起背,垂下视线前进。



前方传来一阵脚步声。声音不大,但很轻快。是茅森良子。她露出精心编织的微笑,挺直后背,带着两名后辈走过来。樟树的影子在她脚边微微摇晃。



“你好。”



茅森平静地向我打招呼,而我只是朝她的脸看了一眼,没有回应,径直从她身边走过。



高中二年级的六月份,我十七岁,离她的生日还有两个月。



制道院正由茅森良子所支配。







去年秋天的学生会选举上,茅森获得了压倒性胜利。



那是预想范围内最完美的胜利。参选会长的只有她一人,其他宿舍全部认输,没有人报名。



从初二那年秋天荻同学在选举中获胜时起,茅森就开始为此做打算。她得到学生会会长的心腹这一地位,稳步提高自己的发言权,并不断获得支持者,以压倒性的优势为背景,反复与紫云和青月交涉把事情谈妥。在只有她一个人参选的选举中,举行了对她信任与否的投票,最后超过九成学生选择信任。



在制道院,第一次有绿色眼睛的女生就任学生会会长。但在全校集会上讲话时,茅森的姿态没有出现任何不自然。她以悦目的姿势站在麦克风前,露出充满自信的微笑,用清晰的声音报告自己当选为学生会长。话语中充分考虑到制道院的传统,没有提及眼睛的颜色或是性别。尽管如此,茅森良子的姿态仍带有戏剧性,让人深深感到这个学校的时代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所有人眼里,茅森都显得与众不同。



她成绩始终保持第一,去年作为学生会的主力,在全国性质的公开辩论赛中获得最优秀奖。如今的制道院里,恐怕没有学生不知道她的名字。哪怕不知道校长的名字,也能答出茅森良子的全名。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她的养父是清寺时生,以及她将来的目标是成为首相。



另一方面,讨厌茅森的学生并不是不存在。选举时也出现了近一成不信任票,特别是紫云舍里还有很多学生觉得茅森碍眼。紫云果然具有发言权,又有其他宿舍的学生追随。单纯是引人注目,一样会让他们皱起眉头。



而无论对自己的伙伴还是敌人,茅森良子都会露出同样的笑容。



至少在表面上,她和三年前来到制道院时一样,依然是个完美的优等生。



2.茅森良子



我决定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所以遇到坂口时,也会礼貌地露出微笑问候。尽管我知道他会冷淡地从身边走过。



今天在走廊又被坂口无视,我暗自皱起眉头,走向学生会办公室。



第一次踏进这个房间时,我心里相当紧张。



到我转入制道院的前一年为止,学生会办公室似乎还在其他房间。不过听说后来数学社从兴趣小组升级为社团,那个房间就让给他们了。学生会只有几名成员,而之前的房间太大了吧。不过学生会也得到了新的房间,面积有半个教室左右。那里采光很好,清寺伯伯以前曾经用过。



担任制道院特邀讲师时,清寺伯伯有空闲会待在这个房间,处理私人的工作。原本是清寺伯伯房间的地方成为学生会办公室,对此我决定称其为命运。老实说,我不相信什么命运,但知道将某种偶然命名为命运的价值。



身后的两名后辈虽然不是学生会成员,但平时积极参与工作。两人都是红玉舍的住宿生。我带着她们走进办公室,随后径直走向房间最里面的书桌。已经落座的成员们纷纷说:“您辛苦了”,我也回应说:“辛苦了”。



在位置上坐好,便知道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我身上。右手边是副会长,左手边是书记和会计,对面是几名低年级学生。人数绝不算多,但聚集在这里的人无疑代表了制道院的全体学生。



“今天也拜托各位了。有什么要报告的吗?”



说出已经成为惯例的发言,左手边的书记——樱井真琴说:



“清扫志愿者兴趣小组申请进行课外活动。”



我朝她看去。



“和以往一样吧,有什么问题?”



“虽然不算问题——”樱井暂时停顿,眉头还继续皱着。“果然觉得那群人有点怪。”



嗯,她说得的确没错。



清扫志愿者兴趣小组由黑花的高一学生设立,是个只有四名成员的小团体。但她们举办清扫活动时,一定会有约十五名学生参加。没有学校主导,活动内容只是进行打扫,却能保持稳定的向心力,这自然显得不可思议。



“文件都齐全对吧?”



“嗯,齐全是齐全。”



“那就只能批准了吧,又不是在做什么坏事。”



“可是,关于那个兴趣小组有不太好的传言。”



“哦,什么传言?”



“会长你也知道吧?就是说讨厌我们的学生都聚在那儿。”



我坦率地苦笑。



当然,我知道那个不一般的传言:清扫志愿者兴趣小组其实是目前反学生会势力组成的团体,目的是颠覆学生会。而我比传言了解得更多。



那个兴趣小组的背后,是坂口建立的清扫员组织。



清扫员的数量已经增加到六十人左右,所以参加志愿活动的十几人不过是冰山一角。此外,清扫员中有大量学生对学生会不满,这也是事实。



“那种事,放着不用管吧。”



听我轻松地回答,樱井不高兴地别起嘴角。



“可是——”



“能把讨厌我们的学生聚在一起,整理他们的意见,这反而值得感谢,远比每个人都对学生会漠不关心要好。”



“他们只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都不知道我们的工作量。”



“那样就好。没有任何问题。”



我换了种笑容朝樱井看去。那笑容更自大、更挑衅。这一表情在如今的学生会办公室能够得到容忍。



“站到更高的位置,总会被下面的人指指点点,对他们彻底宽容就行了。无论被谁说什么,只要继续保持完美就没问题,因为现在代表制道院的是我们。”



正如樱井所说,这里的工作很多,应该比以往的学生会要多出五成。这意味着我们拥有很大发言权。



那些至今由校方随便决定的事情被我们夺到手里,进行商讨,逐一做出更正确的改变。就连各社团活动的预算分配,还有校规中服装的规定,都一一反映了学生会的意见。



“制道院里没有我们的敌人,那么无论对方是谁,只要温和地观望就好。”



我注视着樱井的眼睛说道,于是她轻轻点头。



“那我继续处理手续。”



麻烦你了,我嘴上答着,心里则重复刚刚说过的话。



——在制道院里,没有我们的敌人。



如果说有谁能称作敌人,那便是在制道院的外侧。







目前,校友会仍没有对我持肯定态度。



自从初二那年拜望会的路线选择制起,每当我想要一点点改变制道院的现状,他们总会表现出负面反应。更何况,绿色眼睛的女生在学生会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对他们来说是个遗憾吧。很多管理校友会的人出身于紫云舍。



校友会虽然是个麻烦的对手,却让我不能小看。他们可以说是“本地有权势者”组成的团体,对毕业后想做政治家的我来说也有价值。如果可以,真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



我劝服自己说,这件事不必急躁。



要讨得校友会的欢心,做法很简单,只要不断取得成果。他们非常喜欢在正面的新闻中看到制道院的名字。以前在汇集全国高中生的公开辩论赛上拿到最优秀奖,他们还特地发来措辞做作的贺电。



除此之外,校友会还有另一件喜欢的事。



那便是闻名全世界的制道院毕业生,清寺时生。



所以,我决定利用自己尊敬的那个人来讨校友会的欢心。依靠清寺伯伯,让今年的文化节——章明节多少获得一些成为新闻的价值。



换句话说,我决定在章明节时上演《海豚之歌》。



3.坂口孝文



从初二开始的三年间,要说我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大体上有三件事。



第一件是清扫员组织的壮大,其活动内容也多少发生变化;第二件是我成为白雨舍的舍长,杂务多少有所增加;第三件是在宿舍里尽是闲暇的夜晚,我有了新的习惯。



其他就没什么特别的改变。尽管不再在历史考试上交白卷,但也没有和桥本老师和解。除了多少长了些个子外没有像样的成长,住在白雨舍的一间屋子里,与绵贯一起无所事事地度过。偶尔玩玩游戏然后一败涂地,只有他的战利品清单越来越长。



六月里一个浓云遮住月亮的夜晚,绵贯横躺在床上说:



“大学定下去哪儿了吗?”



学校调查我们的发展意向,是上个月的事。



我把椅子坐得嘎吱作响回答:



“挺难定的。京都,还是东京。”



“靠地点来定的吗?”



“其他方面不去看看也不知道吧?”



在大学想学的内容已经大体决定了。但只要能进想进的院系,无所谓那所大学。在自己能考上的范围内尽可能选水平更高的,我想到的也就这么多。



综合来看,感觉毕业后可能去东京。但父母希望我留在关西圈内,估计是想让我直接在自家公司就职。



“你没为这个发愁吗?”



我朝绵贯问。



以前他就说过要进自家的公司。比起继承家业,更想做技术职位,对想进的部门好像也有明确的想法。



绵贯轻松地回答:“靠排除法嘛”。



然后,他像是念出准备好的文稿一样继续说:



“坐轮椅找工作,光是想想就麻烦。既然这样不如跳过这一步,去个能直接进去的地方。要是有其他想做的那是另一回事,但我对自己家的工作还挺喜欢的,所以就选更轻松的啦。”



绵贯的声音中并没有悲伤的意思,所以我也没有当成悲伤的话来听。



“我倒没觉得喜欢自己家的工作,也不讨厌。”



“做做看说不定会喜欢上呢。”



“嗯。其实我也这么觉得。”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一心一意投入进去,总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骄傲吧。不过。



绵贯说:



“还有其他想做的事吗?”



“有是有,但说不定只是强行找到的。”



“哦?强行找到?”



“怎么说呢,感觉说不定就像是叛逆期,只不过想反抗点什么而已。或许我不是真的喜不喜欢,只是莫名不想沿着被人准备好的路前进。”



说着说着,我开始难为情,但心里的烦恼说白了就是这个。我并不确信自己想做的事,说不定现在正把纯粹的感情丢在一边,想只靠幼稚的自我主张来决定将来的方向。



“反抗也没什么不好吧。”



“是吗?”



“比起你的反抗心理,坦率的梦想或者目标更好?这谁能决定?重要的不在于感情的由来,而是看选哪个能让自己在将来少后悔一点吧?”



“可我就是不知道哪个能让我少后悔,所以才烦恼。”



“这种事,哪有人会知道。”



“那要怎么才能决定?”



“要不你抛个硬币?不喜欢的话,就只能开动想象力了。”



想象力。我在心里重复。



但十七岁的我,靠想象力能到达多远的未来?又能避免多少后悔的心情?



总觉得做不到多少,反正将来总会以预料之外的形式感到后悔。那么比起减少后悔心情的总量,我更想选择将其接受。经历了难过、痛苦、失败,但是。但是什么?虽然说不清,但总之最后要能反驳后悔的心情。



“时间快到了吧?”



绵贯说道。



我看了看表,发现离九点只剩五分钟左右。



“嗯,谢谢。”



我打开书桌的抽屉,里面放着一只红色的对讲机。



从去年夏天起,我开始避开茅森。



在同一时期,我和她之间有了新的习惯。







成为白雨舍的舍长,有一项特别的好处。



那便是可以管理宿舍屋顶的钥匙。



白雨舍的屋顶基本上禁止学生进入,但每天早上要认真打扫。而舍长有义务在早上监督全体住宿生扫除,于是会把钥匙留在手上。



每天晚上,我会带着那把钥匙,一只手拿着红色对讲机来到屋顶。



从白雨的屋顶,可以清楚地看到红玉舍。排列规则的窗户中,二楼右数第二个是茅森的房间。她会站在窗边拨通对讲机。



——明明你去紫云住进单人间就好了。



她这么说过。但我喜欢白雨,不打算离开。



今晚九点刚到,对讲机再次响起。



这只对讲机,是去年生日时从茅森那里收到的。



4.茅森良子



与坂口互送生日礼物的习惯从初三开始。



当时我正在找一本翻译版小说。那本书已经绝版,只有旧书还在流通,而坂口手上恰巧有。我本打算出钱买,可他以生日礼物的名义硬塞给了我。



坂口的生日比我早,想回礼也只好等到第二年。升上高中部,接近他生日的时候,要送什么让我考虑了好久,那时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擅长挑选礼物。



休息日来到街上东找西找,累到筋疲力尽还是没找到称心如意的东西。日暮途穷时,我看到了一副对讲机。



那副对讲机是快活的红色,外形圆滚滚的很可爱,而且上面用很小的字体低调地印着制造商的名字。



我知道那个名字,是绵贯条吾家的公司。再考虑到如果是和他有关的礼物,坂口应该会中意,于是我把对讲机买了下来。



可送给坂口时他显得有点为难,因为对讲机价格远超过他给我的书,于是我们决定将那副对讲机分开,每人各拿一只。



从那年夏天起,每到晚上九点我们便一同打开对讲机的开关。



起初的理由是我找他商量学生会选举的事。当时我还不是学生会会长,两人一起想各种坏主意。



我和坂口几乎是对完美的搭档。我直接接手自荻同学那届起得到更大发言权的红玉舍,而坂口以人数最多的白雨舍和黑花舍为中心,扩张清扫员组织,逐渐获得影响力。而且在扩张时,坂口有意吸收了反感我的学生,其原因在于我曾拜托他,说:“希望你能帮忙收集批判我的意见,内容越真实越好”。



关于清扫员,有一个唯独我和坂口才了解的侧面:通过他们收集学生的看法,以此让我的学生会更加牢不可破。



虽然表面上完全没有迹象,但我们暗地里交换情报,互相利用对方让自己的立场坚如磐石,就像半个世纪前意大利的政治家和黑手党串通一气——举这个例子让人不太痛快,总觉得好像说我们绝对没什么好下场。但多亏这一体制,我可以自信地说,如今制道院里没有我的敌人。尽管有反对我的组织,但那个组织的领导者竟是最理解我的人,所以我所向无敌。问题在于坂口顾虑到清扫员的视线,开始假装和我交恶,结果每次在走廊相遇都会让我感到有些寂寞。



我站到宿舍房间的窗边。红玉舍的位置比白雨舍地势更高,所以能看到那边的屋顶。尽管找不到坂口的身影,但他一定就在那里。把对讲机放到耳边的模样不能被其他学生看到,所以应该是躲在隐蔽的地方。



打开开关,对讲机上先是发出嘈杂的噪音,然后便是他的声音。



我们共享着同一个频率。







“我觉得现在的学生会没什么具体问题。”坂口说道。“紫云的学生果然讨厌你,但找不到材料来攻击。从旁观的角度来看,不是很清楚现在的学生会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他们也就这种程度,不构成问题。”



我朝对讲机叹了口气。



“就制道院的学生会来说,我倒是觉得现在做的事情大不一样呀。”



比如说,以前有过学生会主导修改校规的前例吗?至少我很清楚,去年和前年的学生会甚至没反对过学校决定的事项。但我不同,只要有必要,无论对方是谁都会斗争。



对讲机另一头的坂口笑了。



“当然,实际上相当不同。但对于没想了解的人来说,做什么他们都看不出来。”



“除了紫云,其他宿舍呢?”



“论点都一样。到头来,很多人都觉得你成了会长也没带来实际变化。白雨和黑花希望看到更浅显易懂的改善。”



“是说宿舍环境?”



“嗯。”



我不了解红玉以外的宿舍,所以没有实际体会,但听说黑白组和紫红组在设备方面也有差距。



“关于对宿舍的不满,我打算进行问卷调查,不过也只是觉得可能拿来当成和学校交涉的理由。”



“白雨这边的问卷我来处理。把学校应该能答应学生会的事项混进去,拿这个提升形象。”



“谢谢。不过,其中一半要给我学生真实的想法。”



“知道了。接下来说正题吧。”



他从清扫员中征集对学生会的不满一样是正题之一,不过我没有反驳。



最近,我和坂口谈的多半和剧本有关。



我开始写下记忆里的《海豚之歌》。话虽如此,我只读过原剧本的一半,而且其中除了一些印象深刻的台词,也只能记起大致的情节罗列出来,所以大半要重新创作。尽管从考试分数上来看我的语文成绩更好一点,但坂口远比我擅长写文章。所以我每一行都和他商量,然后在笔记本上记下。



“那,今天从第七幕开始。”



对讲机另一边的坂口说道。



《海豚之歌》的剧本中没有清晰的故事。自幼相识的几个人成年后再会,开始在海边的独栋房子共同生活。主题都是些日常琐事。



第七幕中,描写的是两名女性在海边度过黄昏。



“夕阳照着海面。”我摸索着记忆开口。“两人并肩坐在沙滩上,说不定在喝啤酒,但放到我们的舞台上还是改掉更好吧。”



“细枝末节放到后面定。然后呢?”



“其中一人说起往事,另一人听着,就只是这样,可这一幕很难理解。”



我离开窗边,在床上坐下,朝对讲机花了很长时间来解释。



这一幕中出现的话题是娱乐性垂钓(sportfishing)。海豚星上存在高度的伦理观,对娱乐性质的垂钓行为有强烈抵触。但作中一名角色的祖父爱好垂钓。那个祖父在作品中已经去世,但第七幕中这名角色回想起和祖父之间曾发生的对话。



他的台词中有这样的内容:



——伦理只能放在心里培养。一旦拿到外面,总会在什么地方失去意义。



我不是很理解话里的意思。



“你怎么想?”



听我发问,坂口在对讲机另一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慢慢说了起来:



“他说伦理不能从心里拿出来,总觉得我能懂。”



“为什么?”



“就和台词里说的一样,或许会在什么地方失去意义。”



“怎么失去意义?”



“要把娱乐性垂钓定为恶行很简单,但很难把以获得食物为目的的渔业也算作恶行。但从我的伦理上来看,就连‘只要是为了活着就可以牺牲其他生物’这种思维方式都无法理解。”



“意思是让大家都去做素食主义者?”



“不对。要说植物的生命比鱼更低贱,我也觉得不太恰当。到头来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似乎只会拿容易带入感情的东西做话题。”



“鱼能让人带入感情吗?”



“比小麦或者番茄强。”



“这倒也是。不过也不算不好吧?”



“当然了。但在最根本的地方还是让人不舒服。”



“最根本的地方是指?”



坂口沉默了片刻,大概是斟酌过话语才回答:



“对生命按可以杀和不能杀分类,这让人不舒服。”



我并不是想反驳坂口,但想要更准确地理解他的想法,于是继续说:



“素食主义中,有牺牲的数量这个观点。”



这个话题坂口也知道的吧。就是说养一头牛需要大量植物,那么直接吃植物带来的牺牲更少。我以前在书里看过:要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十公斤的谷物。



“要是纯粹把牺牲的数量当成问题,什么也不吃是最好的吧?只要自己一个人死,问题就都解决了。”



他回答的语气相当冷淡,仿佛将我一把甩开。



我忍不住笑了。他的话实在太过纯粹。



“就是说按你的伦理观,善良的人只能饿死?”



“要是按我个人的想法走到极端,是会变成这样。”



“我不一样。如果遇到好人——哪怕不算好人就要饿死,袖手旁观会违背我的伦理。”



“我也是。实际上我也在靠不公平的感情来判断孰是孰非。”



公平,还是不公平。



看来在坂口最根本的伦理观念中,判断的标准便是这个。而对他来说公平的态度不掺杂自身的感情,而是以更客观的角度来做出评判。



像这样能渐渐解释坂口的想法,让我感到高兴。



他小声补充:



“只要以感情作为伦理的依据,就没法讲道理来说服其他感情,只会变成比谁嗓门更大。”



“就好像正义的敌对面也有另外的正义?”



“或许吧。不管怎么说,所谓伦理只在拥有相似价值观的群体内才成立,不适合用来说服群体外的人。”



我想象对讲机坂口在另一边露出的表情。他一定正为难地皱起眉头。



坂口不擅长谈论和个人价值观相关的话题,说这些话时总显得难为情,但还是会配合我坦率地表达意见。而另一方面,无论抽象的内容还是难为情的坂口我都喜欢,所以想继续聊一聊这个话题。



“就是说,你的立足点是伦理主观主义。”



“这话什么意思啊?”



“凭感觉罗列的词,这你能听出来吧?要是在意的话之后去查查。我最近开始渐渐相信道德确实存在——”



[译注:这部分和道德实在论/道德现实主义(Moral realism)以及伦理主观主义(ethical subjectivism)等哲学观点有关。]



然后我们从剧本的话题大胆地迈进岔路,一时间沉浸在纯粹讨论伦理本质的对话中。不以感情为依据、更加客观的伦理真的存在吗?或者说能否找到善恶的判断标准,以此来取代伦理呢?



我们没有找到两人都能认同的美好解答,但两人都在非常认真地寻找答案,这一态度是一致的。



临近宿舍熄灯时,我说:



“客观上正确的伦理,是不是根本不存在啊?”



这是我坦率的疑问。很小的时候,还在为手里糖果的数量或喜或忧的时期,我就开始有这样严肃的疑问。



坂口闭上嘴,很久没有声音。我透过窗户仰望夜空,侧耳倾听他的沉默。对讲机偶尔收进细小的噪音,不知道是什么来源。那种粗涩的振动令人心情愉快。



坂口说:



“我所了解的,只有我认识中的伦理。所以就算其他人有不同的伦理观,我也想尽可能尊重。”



这回答很有他的风格。作中的祖父也有同样的想法吧,所以才会说伦理只能放在心里培养。



但在海豚星上,他的价值观已被当成陈腐的东西。恐怕正是因为这样,才特地把他设定为“祖父”,并写成已经去世。如果是那样,在那颗美好的星球上,到底怎样的伦理才能被人理所当然般认同呢?



我把内心的疑问简短地总结成一句话:



“我想找到海豚星。”



眼下是为了完成在章明节上演的剧本,但还有更重要的目的。



在对讲机另一边,坂口长出了一口气。那声音不像叹气,而是更加理性而有力。



“果然还是再找找第六个钥匙孔吧?”



坂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