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最后也是最初的偶像 The Epilogue(1 / 2)



所谓意识,是为何物? “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生物学上的机能”,是回答中的一种。



真的只是如此吗?还是令人犹疑。不妨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试一下吧。首先,点开你智能手机里的偶像音游。选中你最喜欢的、玩了无数遍的那首歌,然后不假思索地玩一遍试试。应该又更新了一次高分记录吧?接着,试着再玩一遍这首歌。不过,这次要求你意识专注。一边详尽考虑着每一次动哪根手指、敲击哪块区域,一边再玩一遍试试看。



恐怕,比起不假思索时玩的高分,这次的分数多半是不堪入目了。为了产生意识而消耗了多余的能量,于是就拖累了关键的信息处理能力。意识常常会成为效率的绊脚石。在大自然的环境中生存,如果还要靠一一产生意识来应对,那真是个高投入低产出的办法。意识对于能量的需求是巨大的,却几乎不产生什么增益。这种机能,实在没可能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淘汰中产生。试想,比起被狮子袭击时因感到恐惧才开始逃跑,不关注情绪拔腿就跑不知要快上多少。



那么,意识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重点在于,意识并非物种与生俱来的生物学机能。意识其实是后天的、个别的、被传授而得的文化意义上的机能。或许,这么说也无不妥:所谓意识,只是个人从名为“文明”的应用商店里下载的一个软件而已。



问题来了:名为“意识”的软件,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下载下来的呢?请你用心静听。请你用心阅读。此时此刻,请将答案用心标注。



“意识”,是由“偶像”,下载到每一个人。



当我们专注于偶像时,自我常常会受偶像的影响而与之同一。偶像那努力歌唱、努力舞蹈、努力进行串场讲话的模样,与自己的身影相重叠;为了称得上那份努力,自己也会下定决心:明天也要加油啰!



此处的“与偶像同一”,并不是说粉丝的意识自觉地向偶像的意识同化。粉丝受偶像的感动、挥舞起荧光棒、完全陶醉于偶像的魅力时,在内心模仿着偶像的身姿、形成替代品的结果,才有意识在心中诞生。



偶像正因为无比热爱“偶像”,才成为偶像。由此,意识的连锁得以延续。偶像的粉丝以成为偶像的方式,践行着意识的增殖和传递。



这里所言,并非狭义、而是广义的“偶像”。要传递意识,并非必须登台上映。班级里公认的偶像也好、朋友间认同的偶像也好,无外如是。而且,不仅限现实中的人物,虚构的角色同样能传递意识。近年涌现的偶像动画里的角色们,就称得上是传递意识的迷因(Meme)。



人类的意识,在热衷于偶像的过程中诞生。一般而言,长到青春期就该产生意识了;也有运气不好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具备过意识。



同理,古月美香和新园真织她们,通过高中时代的偶像活动,让许许多多的人们萌生了意识。



曾是古月美香的<偶像>终于觉察。不是“偶像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意识”,而是“意识存在的必要条件是偶像”。接着她还发现,只要生物具备能认知偶像存在的信息处理能力,即可使其下载 “意识”。



偶像活动的方针于是转变。不再是介入到进化过程中促使其产生意识,而是到具备优异的信息处理能力的生物之处、为了方便同一而化作该生物的样貌、就地开展偶像活动。就这样,粉丝逐渐产生,意识随之诞生。跨越数亿年的偶像活动,终于有了回报。此后,<偶像>仍在全宇宙的行星间巡回。宇宙的每一处都萌发出意识,宇宙渐渐被意识充盈。